8岁的小珠认真翻阅漫画书,妈妈则在身边陪读。类似的情景在自助图书馆内随处可见。11月15日,周六上午,在佛山三水自助图书馆内,约80平方米宽的场地,坐着近20名读者。
三水自助图书馆位于三水明富昌体育馆首层,就在三水新华书店里面。作为三水城区的中心地带,周边既有体育馆,又有公园,是很多市民节假日必去的地方。读书热带动销售热,书香提升城市的价值。新华书店成为三水的文化地标。
近年来,人们的购书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深刻变化,实体书店遭受重大冲击。三水新华书店也不例外,历经涨租、搬迁等风雨后,三水新华书店整合资源形成合力,融入城市发展的黄金地段,着力打造城市文化地标,逐步摆脱实体书店的经营困境。
改变城市地标的书店
远处有市民在公园漫步,近处是年轻人在篮球场上奔跑,室内是安静阅读的读者……在三水明富昌体育馆首层,时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。
“这一带是很好的地段,附近有公园、体育馆,还有3000多平方米的室外场地,形成一个文化圈,动静十分明显。”三水区委常委、区委宣传部长何国辉告诉记者,将新华书店和自助图书馆设立在这里,就是为了增加城市的文化内涵。
对时下的发展机遇,三水新华书店总经理何小军倍感珍惜。然而,时光回到一年前,他却百感交集,“受到电子阅读的影响非常大,门店租金又面临上涨的压力。”
何小军坦言,三水新华书店经过7年的经营,门店经营面积从2006年的531平方米,到2013年的1400多平方米,年销售额从2007年的196万元到2013的566万元,虽然实现了稳步发展,但却是苦苦支撑。2013年初,书店遇到了最为困扰的难题,门店租赁合同到期,业主提出涨租,门店或被迫撤场停业。
此时,已有65年历史的新华书店,虽在改革开放中获得快速发展。但却也深感焦虑,互联网改变阅读习惯,市场竞争十分激烈,壮大传统出版发行业困境重重。为此,广东省新华发行集团决定通过“门面升级改造”等措施,提升文化服务平台,破解读者流失的困境。
在经过深入调研和讨论后,三水区委、区政府决定:把书店融入黄金地段,打造成三水的文化地标。
书店最终选址在位于区中心黄金地带的区委的物业——明富昌体育馆一楼,室内面积1750平方米,室外面积3000平方米。门店租赁价格也比较优惠,与市场价相比,每年租金优惠约110万元。
为了适应读者阅读习惯变迁,书店创新设置了备受读者赞许的阅读空间——兰亭阅读区,面积60平方米,是以阅读为核心的体验空间,环境古朴典雅,并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和免费wi—fi服务。
实际上,有些地方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,往往将好的资源配置给了经济效益好的项目,因而忽视了文化的建设。
“市场文化和公益文化结合,体育文化和书香文化整合。”何国辉认为,三水新华书店地处中心城区,加上周边的体育馆、公园等公共基础设施,共同构成“动静结合,外动内静”的文化圈。
令人欣慰的是,书店的效益得到切实的转变。据初步统计,今年暑假期间,前来书店的市民增多,周一到周四的日均人流量为4000多人次,周五至周日的日均人流量是8000多人次。而今年的销售额预计达到900万元,比过去增加一倍。
公益文化vs商业效益
在三水新华书店,一个无人看守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格外引人关注。进入自助借书系统,拿出身份证,按照屏幕提示,“点击自助借还图书系统——刷身份证——输入电话号码——设置密码”,操作完成后,一张借书卡就办理好了。市民只需挑选自己喜欢的书,就可以通过系统完成借还程序。
“这两年,这里(自助图书馆)多了很多图书。”正在陪女儿借书的黄女士高兴地告诉记者,她家就住在新华书店附近,来借阅图书很方便,孩子今年8岁,在三水中心小学读二年级,非常喜欢看书,养成了借书还书的习惯。
自助图书馆于今年4月23日“世界读书日”启用,馆内面积80平方米,有全新图书7000多册。阅览桌椅、空调、饮水机、免费wi—fi……走进自助图书馆,设施一应俱全。无人值守,永不闭馆。
何小军告诉记者,三水新华书店作为国有企业,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,配合佛山推动智能图书馆,将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社区、商场、地铁站等公共场所。因此,书店无偿提供80平方米的场地,将自助图书馆融入实体书店。
24小时自助图书馆受到市民的青睐。图书馆开放的第一天,2000册少儿图书,很快就被借得只剩下两三百册,图书馆连夜补充新书。据统计,从4月开馆至今年8月,100天左右的时间,自助图书馆共借出18243册书,借阅量和图书流转量不断得到刷新。
仅凭一张身份证能否确保借出去的书按时归还?面对众多人的疑问,何小军坦言:“以前,我们也很担心,凭一张身份证,能否找回书。”但他恳切地告诉记者:“借出去的书没有出现不归还的情况。事实证明,这种操作起到很好的效果,恶意不还的情况很少。”
如今,自助图书馆供市民共享,也激发他们共建的热情。据了解,目前,三水自助图书馆的日常维护,主要依靠10多名志愿者,他们在空余时间自发前来整理图书,清洁卫生。
在记者采访时,不少市民积极建议:“我们希望政府适当增加资金投入,提供多一点新书”;“能不能发起自愿捐书活动,很多市民买了书,看过后,就把书当废品卖了,还不如捐给自助图书馆,大家都可以阅读”……
“借书也可以促进图书的销售。”何小军感叹,“过去,我们总担心实体书店会消亡,但实践证明,通过文化建设,引导培养市民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,能为图书销售带来很好的带动作用。”
“社会文化和公益文化得到很好的结合。”广东新华发行集团总经理蒋鸣涛认为,三水新华书店已成为该地区的文化地标,以书店为依托构筑形成大文化圈,公益文化与商业效益相得益彰,共同促进。
城市文化综合体的未来
如今,三水新华书店已经不是仅仅追求经济效益的书店,而是城市文化综合体。
“啤酒书香”是以文化带动商业活动的缩影。据介绍,三水新华书店举办了很多以文化为引领的活动,以啤酒节为例,通过购书与啤酒的互动,市民当天各得其所。
尤其是每逢节假日,三水新华书店还举办了书画艺术展、小型文化沙龙,或者是签名售书、名家讲座,或者是报告会、阅读会,或者是儿童溜冰、三人篮球赛等活动。
何国辉认为,三水依托新华书店的优势,打造了城市“文化链”。比如全区的公共讲座——“淼淼讲堂”,每周都邀请名家开讲座,“每场讲座都满座”。
过去,图书的生产销售模式是出版社出版,实体书店销售,读者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上提供的书籍。为了应对新媒体冲击,三水新华书店进行了“你选书,我埋单”的探索。也就是说,通过自助图书馆、“三水图书馆”微博等平台,书店将畅销书、借阅量大的书、市民意见等反馈给出版社,加强图书出版的针对性。“配书按照读者需求,有效避免了采购的书读者不喜欢,书架流动量不大的问题。”
“对于一个地方城市而言,商业可以成为地标,文化也可以成为地标。”广东省委宣传部出版处调研员林德荣说,过去人们去县城,一般去新华书店和百货公司。他认为,地方在城市化过程中既要依靠商业牵引,更要依靠文化牵引,善于把书店、图书馆作为城镇化的载体,让书香飘进黄金地段,把书店建成文化地标,城市才能从升级走向升值。